“凌晨三点半的学生来电,刺破的除了黎明前的寂静,还有班主任紧绷的神经。”4月14日下午,在图文中心新媒体中心,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主任心理健康座谈会如期展开。学生工作处处长、院团委副书记、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与十位来自各系的班主任代表团团围坐,敞开心扉,完成了一次教育者之间的“心灵摆渡”。
破冰:传递心理能量
座谈会伊始,学工处处长以近年来学生管理中的心理案例为引,共情班主任群体的心育状态:既是全天在线的“心灵医生”,又要做好家校沟通的“桥梁”,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“情绪收纳箱”。他指出,我们在强调教育“以生为本”的同时,要关注“以师为基”——为学生擎灯的人,同样需要被光照亮;强调学生工作将不断完善学生管理队伍的关怀机制,多措并举打造心理能量站,为班主任团队提供坚实保障。
共鸣:那些破防时刻与心育妙招
分享环节,各位班主任通过案例坦诚分享个人的心育感受:有面对学生深夜来电的担忧,有开展家校沟通时的无力,有协调学生关系的思索,有在多重角色下开展心理教育的压力与困顿……大家彼此倾听,深度共鸣,在思维的碰撞中凝聚智慧。有老师提出“反向激励法”,为有心理需求的学生打造专属实践平台,将因材施教具象化;有老师解析“一对一同伴互助”,通过朋辈支持构建情感纾解渠道;有老师分享通过“家-校-医”合作对特殊学生的特别守护;有老师提出家校沟通中面临的困难与应对;还有老师基于学生性别与个性差异探讨心育技巧。
突围:从孤勇到共治的求索
针对班主任提出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、多任务并行压力等共性难题,心理健康中心回应将逐步推动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案例资源库,落实“心理危机三级响应机制”及相关演练,通过多维度经验整合与专业化协作,构建心理育人共同体。
破局:助人者的自助与互助
座谈会尾声,院团委副书记指出,每一位班主任都是守护学生的引路人,也是需要被守护的追光者。本次心理健康座谈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,更是助人者自我关照的提醒——让我们通过练习为心灵松绑,用专业方法自我滋养,在团队中敞开心扉,用真诚对话交换力量,实现教育的双向流动与相互滋养。期待各位老师在此次活动中搭建起互助支持的彩虹桥,携手同行,在育人育心的征程中彼此照亮,共同书写有温度的教育诗篇。
文/杨娜
图/李龙飞
审核/裘智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