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0日,学院举行第5周升旗仪式。数控技术系24计算机动画制作班王禹戈进行题为《月圆国同庆,家国共团圆》的国旗下发言。发言内容如下:

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与祖国76周年华诞相遇的美好时刻,相信大家心中都激荡着“小家团圆”与“大国华诞”交织的温暖情感。今天,我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《月圆国同庆,家国共团圆》。
一、月满中秋:传统里的家文化,是家国情怀的起点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中秋,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符号。不仅仅是赏月、品饼的温馨时刻,更是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乡愁共鸣,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亲情召唤。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,到“天涯共此时”的千年咏叹,中秋承载的是中国人对“家”的深沉眷恋——家是灯火阑珊处的等待,是餐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,是长辈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的牵挂。
在校园里,我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城市乡村,但此刻,老师的关怀、同学的陪伴、父母的亲情,让这个“中秋”充满家的温情。正是这千万个“小家”的团圆美满,共同构成“大国”的和谐根基。中秋的月,照见的不仅是家家户户的温馨,更是中华民族“家国同构”的文化基因——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
二、星耀中华:76载奋进路,是家国同心的见证
当我们凝视国旗上那抹鲜艳的红,心中涌起的是对祖国母亲的无限崇敬。76年前,新中国在血与火中诞生,开启了从“站起来”到“富起来”再到“强起来”的壮丽征程。从“两弹一星”震惊世界,到“嫦娥探月”“天问一号”遨游苍穹;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,到疫情防控中的众志成城;从高铁奔驰在祖国大地,到“中国制造”走向全球……每一项成就的背后,都是无数中华儿女以“家国大义”为笔,书写的奋斗史诗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有幸生长在国家发展最快、最好的年代。当国庆的礼炮响彻云霄,当城市乡村张灯结彩,我们要懂得: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,哪来小家的岁月静好?没有祖国的坚实臂膀,哪来我们追逐梦想的舞台?爱国,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,更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。
三、家国同庆:以爱国之情,圆青春报国之梦
站在国旗下,我们既是家庭的希望,更是国家的未来。作为新时代的学子,我们的双手不仅要托起家庭的期盼,更要锻造支撑国家发展的“硬核力量”,让技能照亮前程。还记得入学时,老师告诉我们:“技能是立身之本,更是报国之基。”在实训车间,我们打磨零件、调试设备,追求的是“毫米级”的精准;在技能竞赛中,我们精益求精、突破极限,诠释的是“工匠精神”的真谛。
同学们,技能改变命运、匠心成就未来,让我们带着国庆中秋双节的感动,回到实训车间、理论课堂:多练一个程序,多磨一个工件,多学一项技术。青春的意义,在于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;技能的价值,在于用“匠心”守护“初心”。 让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、家庭的责任熔铸于技能的锤炼,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让“家国共团圆”的梦想,在我们手中绽放光芒!
最后,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、国泰民安,祝愿我们的师生双节快乐,越来越好!
来源(一审):数控技术系 王禹戈(文) 张猛(图)
初审(二审):王翠萍
审核(三审):彭宝
编辑:杨娜